智造热背后的冷思考宁波号如何驶入机器人蓝海
智造热背后的冷思考:“宁波号”如何驶入机器人“蓝海”
甬产机器人“风生水起”
伸“手”、抓取、抬举、放下……一个大块头蓝色工业机器人,正灵活地来回伸展手臂,轻松而精准地重复着一组高难度动作。上周日,第二届宁波国际机器人展上,一场机器人“现场秀”吸引了不少参观者。
“这个机器人,是我们自主研发制造的。”王绍敢怕大家不信特别补充道,除了减速器,其他所有的软硬件是地地道道的“宁波制造”。
王绍敢是宁波韦尔德斯凯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管。他告诉记者,这是公司生产的第一代智能工业机器人,去年年底实现量产,目前正在企业使用推广。
在宁波,热衷制造机器人的韦尔德斯凯勒公司并不孤单,大正、摩科、全友、沃特美逊等一批机器人企业正在干着同样一件事———加速研发制造地产工业机器人产品。
越来越多的制造业经营者把目光投向了工业机器人。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宁波从事机器人设计、研发、零部件制造与集成、应用服务的企业超过100家,已初步具备减速器、控制器、伺服电机、应用软件、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能力。近年来,通过引进国家“****”和海外留学归国专家、实施海外并购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等方式,宁波已涌现出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机器人优势企业,成为本体制造集成、伺服电机制造等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。
不过,业内人士指出,宁波机器人产业繁华背后也有隐忧。“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,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,是宁波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最大的软肋。”摩科机器人总经理宋星亮坦言,尽管“摩科”已经砸下近800万元搞研发,摩科机器人也早已问世,却迟迟“走不出”展厅,其原因在于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精密度、稳定性、寿命与进口机器人存在不小差距。“进口加速器、伺服电机、控制器加在一起占到了机器人成本的四分之三,用进口核心零部件组装机器人,制造成本将大大超过直接进口机器人本体。”宋星亮说。
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,目前宁波机器人虽然在实验阶段完成了点焊、弧焊、搬运等多领域的应用,但长期应用功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。在上下料搬运方面,宁波机器人已经可以与国外机器人正面较量,但焊接等高难度的控制领域,却鲜有宁波机器人的身影。
- 上一篇:中国的生活用纸
- 下一篇:水性无机奈米级树脂的特性和应用
- 2021-11-17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先行石家庄动议建到天津高铁
- 2021-08-18中国快递包装用纸箱数量惊人
- 2021-08-18小型印刷企业谈CTP应用上
- 2021-08-18塑料表面的紫外光接枝改性
- 2021-08-18智造浪潮势不可挡中国机器人产业悄然崛起
- 2021-08-18斯坦福大学打造社会化行走机器人懂礼貌会排队
- 2021-08-18余静赣智能制造下卫浴企业须协同合作
- 2021-08-18智造热背后的冷思考宁波号如何驶入机器人蓝海
- 2021-08-18中国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科技走势
- 2021-08-13常州高新区委会主任吴晓东一行调研常林